10 月 8 日的国庆档票房榜单上,10 月 4 日才姗姗上映的《震耳欲聋》以 1.7 亿元票房跻身前五,上海等一线城市更是将其推上单日票房冠军宝座。这部没有超级 IP 加持的现实题材影片,凭 9.6 分的淘票票高分与 7.6 分的豆瓣评分,从《志愿军:浴血和平》等大片围剿中突围,用 “沉默者的呐喊” 奏响了国庆档最动人的逆袭乐章。


影片的破圈密码,首先在于题材的开拓性与现实锐度。作为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的作品,它将镜头对准了长期被忽视的信息边缘群体 —— 正如主角李淇所言:“听人的世界是 5G,聋人的世界就是 2G”。影片取材自手语律师张琪的真实经历,揭开了针对聋人群体的 “定制骗局”:诈骗团伙利用听障者的信任纽带,以高回报理财为诱饵收割房产,甚至通过聋人代表现身说法强化欺骗性。当催收人员用 “房子不是你的” 的冷酷手语逼迫老人搬离,当独居聋人因倾家荡产绝望自杀,这些充满冲击力的场景,让观众首次直观感受到特殊群体的维权困境,也让 “信息公平” 的议题引发全网热议。
灰度叙事的人性深度,让影片跳出了简单的正邪对立。檀健次饰演的 CODA 律师李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 —— 他出身聋人家庭却渴望摆脱底层标签,借着手语优势接案时开出 “天价服务费”,在高端会所与诈骗头目周旋,把案件当作攀附名利的阶梯。这种 “非完美主角” 的设定充满真实张力:王砚辉饰演的反派金松峰同样是 CODA,却用身份优势践踏信任;兰西雅饰演的公益律师张小蕊则代表着良知的坐标。当李淇在邻居自杀的冲击下,目睹受害聋人用颤抖的手语比划 “相信你”,他在利益与良知间的挣扎与觉醒,让 “工具无善恶,使用者有选择” 的主题愈发清晰。


全员在线的演技,为故事注入了可触的温度。檀健次为角色苦练手语至 “手速同步语速”,在聋人咖啡馆体验生活时,记下 “他们想让自己的歌被听见” 的细节,最终赋予手势丰富的情感层次 —— 对弱者轻柔如羽,对恶势力铿锵愤恨。潘斌龙饰演的受骗老人老马,一句 “不想孤独地死去” 的台词注解,道尽了老年聋人群体的孤独与侥幸,成为影片最戳泪的伏笔。监制饶晓志延续《无名之辈》的黑色幽默与社会洞察,让戏骨与新生代演员的对手戏火花四溅,更让严肃议题在人物弧光中自然落地。
这场逆袭更是口碑发酵的必然结果。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苦难,而是通过李淇为聋人受害者逐字翻译庭审记录、在暴雨中用手语安抚受骗者等细节,让善意与勇气自然生长。观众走出影院后,纷纷自发分享 “第一次学手语‘谢谢’”“开始关注身边的听障设施”,这种情感共鸣转化为观影号召力,推动影片票房持续攀升。正如有影评人所言:“它没有惊天动地的特效,却让沉默的声音拥有了震耳欲聋的力量。”


当国庆档的喧嚣渐息,《震耳欲聋》的逆袭仍在延续。它的成功证明,扎根现实土壤、触碰人性温度的作品,终将穿越市场的喧嚣。那些在银幕上挥舞的双手,不仅诉说着一个反诈故事,更叩问着每个观者的内心 —— 对边缘群体的关注与尊重,或许正是让这个世界更温暖的 “震耳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