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话题与争论声中,邵艺辉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好东西》上映了。从首日预售200万,到点映后开出豆瓣9.1的高分、首周末票房达到1.5亿,超越前作《爱情神话》似乎已经没什么悬念。

在电影市场遇冷、非热门档期的情况下,《好东西》贡献了两倍于排片占比的票房占比,也被不少人称为「2024下半年最值得看的电影」,成为近期罕见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作品。

《好东西》展现了一种普遍存在于都市男女生活中的切身感与当下感。诸如「上野千鹤子」的舆论话题、「not into LTR」的社交模式、日复一日琐碎的生活本身……导演在进入故事前,先用了一系列元素,构建出角色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与自己生活在同一片时空、同一种社会气氛中。

得益于女性细腻的观察视角,观众可以轻而易举从《好东西》中看到自己。许多观众都曾经或正在,与电影中的角色们面临着共同的语境、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压力与挑战。

影片中宋佳饰演的王铁梅,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调查记者到自媒体的工作赛道转变,在这份新工作前已经做黄了两个公号。钟楚曦饰演的小叶,厕所里种满绿色蔬菜、囤积了大量方便食品和纸巾,赵又廷饰演的前夫在离婚后选择开专车,这些元素,无不在提醒着观众,这便是当下的上海。社会气氛和经济形势留在人们身上的印记,如同那只「屋中大象」一般,仍旧绵延地散发着影响。

不同于《爱情神话》中,生活闲适、内心富足的上海中产阶级,《好东西》将视角投向了更年轻、更动荡、对生活更迷茫的「新上海人」。从餐桌上永远都有的面食,到王茉莉因老乡关系得到解决的校园危机,再到被调侃的平遥电影节和贾樟柯,王铁梅的山西人身份在电影中被一再强调,而因为房东的节日礼物不换房子的小叶显然也并非这座城市的原住民。

相比于「有家的人」,《好东西》中的角色,大多是尚未组建或已经跌出家庭、又远离原生家庭的群体。抛开戏谑的性别差异与调侃,他们都是曾怀揣着梦想与期待,来到大都市,却迎头撞上下行周期、在都市回缩中被迫压抑地生活着的人。

中年离异带娃,面临工作变动,不得不搬到更老旧的房子,王铁梅在电影里的大部分时候过得洒脱利落,但只要她在楼梯间里的那一点无声的眼泪,便能轻易感知到她正在面临的巨大压力,这是在更年轻的小叶和小马身上,不太会出现的情绪。

在这层意义上,看似俏皮、轻快的《好东西》有着和很多影视作品相似的底色。文艺作品是时代光影的投射,也是社会气氛和大众情绪的承接者,特别是在现实主义题材持续受到关注的当下,2024年以来,便有不止一部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强都市性、与当下人们现实生存状况联结紧密的作品上线。

曾经是上升周期中城市发展的主力,此刻面临最可见的生活压力,也有着最强的阶层滑落焦虑,在这些作品中,从不同群体、不同侧面,都市中年是被普遍关注和展现的群体。

暑期档先后上映的《逆行人生》与《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不约而同将视角聚焦于「被优化」的大厂高管,与外卖员群体之间的的故事。《逆行人生》中的男主角一家如同社会新闻的叠加体,妻子曾经从事教培行业后成为全职主妇,丈夫中年失业,同时面临老人生病和房贷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