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816》这个片名确实一定程度妨碍了本片的推广。如果是一个对本片不了解的路人,他从片名里得不到任何关于电影的有效信息,只会在一大堆院线新片中忽略这部佳作,实在让人有些遗憾。

“816”指的是电影中的儿童癌症病房816,导演魏德圣之所以选816为病房编号,是因为816形似“BIG”,魏德圣希望用“BIG”来表达孩子面对癌症时展现的强韧意志和强大生命力。

《816》起源于疫情蔓延的2021年,当时魏德圣有一个筹备多年的三部曲拍摄计划,但因为疫情不得不搁置,所以他整个人的情绪都很糟糕,为了找点事做摆脱负面情绪,于是他便启动了《816》的拍摄。

故事源自魏德圣访问过的一个癌症病患,其中有一句话让他觉得非常感动,一直记了几十年,病患说:“我在儿童癌症病房里待了一年多,可是从没看过一个不想活的孩子,所有孩子都认为自己可以活下来。”

魏德圣觉得这句话非常有力量,于是想把这句话扩展成一部电影。他希望描写孩子和癌症抗争中展现的强大生命力,来消解人们在疫情期间的种种负面想法。他也想通过这部电影让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些最小最弱的生命都这么用力地在活着,我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内地版海报把BIG解释成“Being Is Gift(生命是恩赐)”,虽然并不是魏德圣的原意,倒也符合他的初衷。

从白血病、肉骨瘤到脑部肿瘤,816病房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难题要面对,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他们不是在癌症面前束手无策的弱者,而是向死而生的勇士。所以尽管是关于死亡的沉重题材,但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孩子们的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