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票房势如破竹的《魔法坏女巫》目前累积票房达到3.25亿美元,不仅刷新音乐剧改编电影最佳开画成绩,更成为2024年北美第四部票房破3亿的电影。
但这部耗资1.5亿美元的好莱坞奇幻巨制在中国内地上映时,首日票房竟只有261万,上映六天累积总票房也只有974万。

今年好莱坞引进片的票房整体上都不尽如人意,除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异形:夺命舰》等少数几部成绩亮眼,其余均未能破亿。
《魔法坏女巫》或许是今年好莱坞引进片中最被“冷落”的一部。
无论是海外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海洋奇缘2》还是争议较大的《小丑2》,中国内地首周末票房均远超《魔法坏女巫》。但如果仅看评价,《魔法坏女巫》比上述影片的评分都要高。

赢了口碑,输了票房的《魔法坏女巫》在海外被追捧的亮点恰恰成为了其在中国内地上映时的劣势。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魔法坏女巫》如此“冰火两重天”的票房差异,歌舞片是否真的在中国内地市场无法冲破其类型桎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卖座类型片,这些都值得借《魔法坏女巫》上映遇冷的契机好好聊聊。

《魔法坏女巫》票房为何这么“冷”?
电影《魔法坏女巫》是根据2003年的同名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改编而成,该剧作为百老汇的常青树,演出20余年仍场场爆满,并先后获得了1座格莱美奖和三座托尼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音乐剧《魔法坏女巫》的原著小说,改编自美国文学和电影史上都赫赫有名的《绿野仙踪》,后者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几乎等同于中国四大名著。如此有国民号召力的IP改编而成的电影,自然引发了美国观众热烈的欢迎。

但与之相对的,无论对《绿野仙踪》还是《魔法坏女巫》,中国观众的认知度都不高,这直接导致观众无法因“情怀”为影片买单。
主打“歌舞”类型的《魔法坏女巫》,有着执导过《舞出我人生》系列的朱浩伟+传奇编舞克里斯托弗·斯科特的幕后班底以及凭借音乐剧《紫色》获得托尼奖的辛西娅·艾莉佛和欧美音乐巨星“A妹”爱丽安娜·格兰德加盟,其歌舞段落绝对是“值回票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