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王牌对王牌》早就不是当初的味道了”,这句弹幕道出了无数观众的心声。从第一季到第九季,这档陪伴观众十余年的综艺,曾凭 “王牌家族” 的默契互动、情怀满满的 IP 重聚,成为国民级下饭节目。可如今刚播 2 期就口碑崩塌,豆瓣评分跌至 5.2 分,究其根本,正是嘉宾错配与创作敷衍的双重恶果。
嘉宾阵容的混乱首当其冲。沈腾从常驻沦为 “飞行亲友”,贾玲、华晨宇彻底缺席,节目组用 “人海战术” 堆砌沙溢、杨迪等综艺老手与新人,十二人同框却调度失序,更别提化学反应。唐国强的加入更是加剧了违和感:在 “落水座位” 惩罚环节,黄晓明等嘉宾配合演出,而他不仅全程免罚,还在裁判席展现出不容质疑的权威姿态,让本应轻松的游戏变成人情世故的剧场,与沈腾逐渐僵硬的笑容形成刺眼对比。
游戏设计的敷衍更让观众失望。传声筒环节成了 “失忆现场”,闫妮重复消费 “微醺人设”,主演记不住自己作品台词,新人却能精准接话,满是剧本痕迹;曾经的经典游戏被简化,惩罚环节因 “敬老特权” 失去公平性,观众早已能预判每个环节的走向,所谓的 “临场反应” 全是排练痕迹,真人秀的 “真” 字荡然无存。
《王牌 9》的滑坡并非个例,而是国产综艺集体 “变味” 的缩影。《再见爱人》从探讨婚姻真谛,变成放大狗血冲突的 “家庭法院”,靠嘉宾互撕博热搜;《心动的信号 7》热门 CP 恋爱 9 天就分手,被质疑 “恋综诈骗”。这些节目起初都靠真实与诚意圈粉,最终却在流量追逐中迷失 —— 游戏敷衍、剧本痕迹重、嘉宾与节目定位脱节,一步步消耗着观众的信任。
观众的眼睛从不会骗人。当《王牌》连 “公平参与” 这个综艺基本盘都守不住,当情感综艺只剩抓马没有思考,当竞技综艺变成特权秀场,所谓的 “陪伴感” 自然土崩瓦解。国产综艺能从一季走到多季,靠的是内容与观众的情感联结,而不是明星堆砌与话题炒作。一旦失去这份初心,再深的情怀也会被消耗殆尽,被市场抛弃只是时间问题。
在《王牌 9》的争议中,唐国强的表现成了焦点。即便网传他有家庭负担,但作为公众人物,不能以此为借口消耗口碑 —— 既然身体不适合竞技综艺,无法参与游戏惩罚,为何还要接下邀约?观众质疑的不是他赚钱,而是赚钱的方式:与其在综艺里享受特殊待遇,不如沉下心拍几部好剧。
演员的立身之本从来都是作品。当年唐国强凭《雍正王朝》《三国演义》等经典角色深入人心,观众至今仍会为 “诸葛亮骂王朗” 的名场面赞叹。可如今,他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少,反而频繁出现在综艺中,甚至因判罚与特权引发反感。要知道,观众对演员的宽容度,永远建立在 “作品对得起期待” 的基础上。像李雪健、陈道明等老戏骨,即便年事已高,仍靠扎实演技赢得尊重,这才是艺人该有的 “良心赚钱”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