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李乃文凭借在多档综艺节目中的鲜活表现再次翻红,“袜叔” 等接地气的标签让他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相较于综艺舞台上的轻松氛围,表演领域才是他真正的舒适圈。尤其是在抗战剧《归队》中,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一角,与他戏外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用扎实的演技诠释了 “剧抛脸” 的真正含义,让观众看到了一位实力派演员的深厚功底。
戏里戏外的李乃文,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模样。在综艺节目里,他时常展现出幽默风趣的一面,聊起生活琐事时随性又亲切,“袜叔” 的昵称也源于他在节目中自然流露的生活化状态,这种真实感让观众觉得他就像身边熟悉的朋友。可一旦进入角色,李乃文便立刻切换到 “演员模式”,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的世界里。在《归队》中,他饰演的汤德远是抗联小队里的智商担当,沉稳、冷静又靠谱,无论是面对日军围剿时的危机时刻,还是带领战友突破困境的艰难过程,汤德远总能凭借清晰的思路和果断的决策稳住局面,只要他在,战友们就像有了主心骨,观众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安全感。
这样一个充满正气与智慧的角色,很难让人将其与综艺里那个爱开玩笑的 “袜叔” 联系起来,但这恰恰是李乃文演技的过人之处。为了塑造好汤德远,他从细节处入手,精准把握角色的性格特质。比如在面对战友受伤时,汤德远没有激烈的情绪爆发,而是用微微皱起的眉头、沉稳的语气安抚队友,双手小心翼翼为伤员处理伤口的动作,既展现了他对战友的关切,又符合角色冷静内敛的性格;在分析战局时,他会习惯性地踱步思考,眼神专注而坚定,偶尔用手指在地上勾勒战术路线,每一个小动作都将 “智商担当” 的特质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细节的把控,让汤德远不再是一个单薄的 “英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考有温度的抗联战士。
在《归队》的诸多关键剧情中,李乃文的表演更是将汤德远的角色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有一段剧情,汤德远带着受伤的通信兵躲在山洞里躲避日军搜山,山洞内寒风刺骨,通信兵因伤口感染发起高烧,情况危急。此时的汤德远没有慌乱,他一边用自己的身体为通信兵保暖,一边轻声讲述抗联过去打胜仗的故事,试图用信念支撑起战友的希望。李乃文在这段戏里,没有用夸张的表情和台词,而是通过细微的眼神变化传递情绪 —— 看向通信兵时,眼神里满是担忧与心疼;讲述故事时,眼神又变得坚定而充满力量,仿佛在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到胜利的曙光。这种 “于无声处见真情” 的表演,既体现了汤德远的靠谱与担当,也让观众被角色的精神所打动,深刻感受到抗联战士在绝境中的坚韧与温情。
其实,“剧抛脸” 的核心,就是演员能够打破自身标签,让观众在不同作品中只看到角色,而不是演员本人。李乃文显然做到了这一点。从之前作品里的市井小人物,到《归队》中沉稳可靠的抗联战士汤德远,再到综艺里随性的 “袜叔”,他在不同身份之间自如切换,每一个形象都鲜明而立体。对于李乃文来说,综艺带来的翻红或许是意外之喜,但表演始终是他坚守的初心与底气。《归队》中的汤德远,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他在正剧领域的出色表现,更证明了一位好演员,无论在哪个舞台,都能凭借实力绽放光芒,而这样的演员,也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