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绣绣的妹妹,宁苏苏与姐姐的通透明理截然不同。她总是咋咋呼呼,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遇到事儿爱钻牛角尖,看起来远不如姐姐那般沉稳通透。但相处久了就会发现,这个看似迷糊的姑娘,在很多时候都藏着 “大智若愚” 的魅力,能用最质朴的话语点透生活的本质。
刚随姐姐嫁入封家时,宁苏苏看着院子里斑驳的土墙、屋里掉漆的木桌,还有一家人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拉着姐姐的衣角小声嘀咕:“姐,俺觉得封大脚家啥都没有。” 可等她跟着嫂子去鸡窝捡了鸡蛋,看婆婆在灶台前蒸出冒着热气的窝头,又瞧见小叔子用柴刀给她削了个木陀螺,转着圈跑了半下午后,她又挠着头傻笑:“但俺看了一圈,俺咋又觉得啥都不缺呢?”
宁绣绣听着妹妹这番话,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苏苏啊,这是因为你透过了现象,看到了本质。” 封家人虽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屋子简陋、家当稀少,却有着最珍贵的人情味。婆婆会把攒了好久的红糖偷偷塞给她,嫂子会在她干活累了时主动替她分担,连最调皮的小叔子都会把舍不得吃的野果子留给她。这些细碎的温暖,像冬日里的暖阳,让简陋的屋子充满了暖意。
表面上看,宁苏苏活脱脱一个 “傻白甜”。日子过得闹心巴拉时,她会蹲在门槛上抹眼泪,抱怨老天爷不公;可只要给她一个刚出锅的白面馒头,或是一碗甜甜的红薯粥,她立马就能破涕为笑,眼睛弯成月牙儿,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有次村里分救济粮,她家分到的米里混了不少沙子,宁绣绣正发愁怎么挑拣,宁苏苏却已经抓着一把米跑到院子里,边晒边唱:“沙子沙子跑掉啦,白米白米留下来,蒸出馒头香万家。” 那傻乎乎的模样逗笑了全家人,原本让人沮丧的事,也变得没那么难熬了。
但宁苏苏的 “傻” 里藏着通透。她不懂什么大道理,却明白 “人心换人心” 的简单法则。邻居家的婶子生病,她背着自家仅有的半袋小米就去探望,说:“俺娘说过,人家帮过咱,咱得记着好。” 村里的孩子没鞋穿,她偷偷把姐姐给她做的新布鞋送出去,自己光着脚跑回家,却说:“他比俺更需要。” 这些看似不计较得失的举动,让她在村里人缘极好,谁家有好吃的都会想着她,遇到困难也愿意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