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人们并非单纯在评价一首歌的好坏,而是在重塑自己对“蔡徐坤是谁”的认识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一方面,从贬低对象到承认对方的价值,这种认知反转伴随着强烈的情绪释放,带来一种“被打脸却意外舒服”的心理体验。
另一方面,这种反差还满足了“深度乐迷”人群在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定位需求。他们乐于强调“逆风识珠”式的审美自豪感,通过与主流刻板印象的区隔,彰显自己的品味、敏锐度和话语权。
这也解释了为何《Deadman》在非粉圈中能获得广泛转发和讨论。这不仅是一首好歌,更是一个足以让人彰显自我审美能力的文化事件。
因此,蔡徐坤的口碑逆转除了他本身积少成多、逐步精进组成的良好口碑外,最关键的核心要素,并不是蔡徐坤是强是弱,是偶像还是艺术家。
而是因为蔡徐坤这次干出了一件在大众看来,不像蔡徐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