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更复杂一些的演唱会电影,比如以纪录片形式呈现的《贾斯汀·比伯:永不言败》其投资成本也仅为1300万美元,最终票房成绩为7300万美元,净利润达2000万美元。
影院则更是欢迎演唱会电影的进场。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止12月23日,2024年年度电影票房仅416亿,较去年的549亿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在电影大盘紧缩、影院生存压力大的背景下,奥运会进影院、演唱会进影院等多元化尝试被抬上银幕,影院渴望引入多元的观影内容来吸引观众走进影厅。
在今年的上影节论坛上,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曾经提到影院多元化内容供应的重要性,IMAX公司曾在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进行体育赛事的影院放映,最终吸引到的用户80%是几年没有去过电影院,“(他们)因为喜欢演唱会、体育比赛来到影院并且体验很好,下一次会想去影院看电影。”
为了拉满这批观众的观影体验,影院也突破了传统观影习惯,为演唱会电影重新定义了观看方式。
在演唱会电影的影厅中,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跟唱、讨论、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起身欢呼或是在银幕前的空地上尽情舞动。影院还允许粉丝自带应援棒,甚至一些特殊影厅会主动提供应援棒,在《曜未来》的许多场次中,都能看到连绵的蓝色光芒在银屏前活跃挥舞。
目前来看,演唱会大电影似乎是一个能实现观众、制作方、影院三赢的好生意。但事实上,想要让华语演唱会电影真正在票房市场上打出成绩,仍面临诸多限制。
首先,现场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意愿和热情,不同于传统影片,演唱会电影属于高度需要互动的观影模式,只有和很多观众一起蹦迪、呐喊才会体会到狂欢感,如果氛围不到位必然影响观众体验。
“人多热闹当然更好,整个感受是不一样的,像一场狂欢、一场粉丝盛宴,但要是人少就比较冷清了,我可能就会选择在影厅里休息休息。”小梦告诉界面文娱。
此外,能掌控演唱会电影票房走势的关键因素有两点,歌手本人的粉丝体量、粉丝购买力是一大核心,能够在首映日保住票房基本盘;歌手面向粉圈外观众的国民度、影响力,将决定着影片能否在首映日后持续吸引路人观众进场,从而实现票房的长效增长。
《张杰曜北斗巡回演唱会》在上映首日的烈火烹油过后,暴露出后劲不足问题。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曜北斗》上映第二天票房开始跳水,当日12.9%的排片率下仅有861万票房,第三天再度拦腰砍半,票房406万,排片率也下降到9.5%。到上映第四日的预测内地票房约5000万,其中上映首日票房占比超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