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线下演出如火如荼的当下,内地歌手也选择把华语演唱会搬上银幕,是否算一门“好生意”?

从观众体验的角度来看,影院沉浸式的体验、现场歌迷齐聚的氛围,让演唱会电影不失为线下演唱会的“平替”。

“在首映礼我去看了两场,上映首日又去看了两场,刚刚结束的一场大部分都是粉丝,我就带动气氛和大家一起嗨起来,我们在影院蹦迪、开火车,现场氛围特别好。”首映日前来观演的张杰歌迷小梦向界面文娱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小梦还注意到,影院也在尝试为观众还早更多仪式感,“有的影院可以定制电影票,比如淘票票的定制票根、定制取票语,给粉丝很足的仪式感,也很有纪念意义,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演唱会平替。”

演唱会电影能吸纳大量没有前往演唱会现场的歌迷群体。内地头部歌手的线下演唱会售票对于粉丝是一场“恶战”,公开售票环节常常是开售瞬间便秒售罄,随之而来的是天价黄牛票肆虐,大批歌迷一票难求,票价以及跨城的观演成本也会让部分歌迷被拒之门外。

相比之下,作为“平替”的演唱会大电影体现出优势。今年暑期张杰《未LIVE开往1982》北京鸟巢演唱会,现场票价为380-1680元不等,进场的最低门槛是380元,而《曜北斗》在北京影院的票价在30-50元的区间。

和在热门城市进行巡回的演唱会不同,演唱会电影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同步上映,很大程度上弥补众多歌迷抢不上票、无法亲临演唱会现场的遗憾。

“如果在画质、音质比较好的影院,只用花10%或者1%的价格就能体验一场沉浸式的视听享受,我是觉得很划算的。”小梦谈到。

从制作方的角度考量,演唱会电影无疑是一种延续并深度挖掘演唱会价值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其带来丰厚的收益。

演唱会大电影的制作成本并不高,主要依靠现场录像带作为基础素材并辅以适当剪辑。而对于歌迷众多、路人盘广大头部歌手来说,其演唱会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很强,容易实现低成本、高回报。

根据媒体的报道,《时代巡演》只需要将演唱会现场录制下来并加以后期,其制作成本不到2000万美元,最终全球票房共计2.616亿美元,按照泰勒·斯威夫特团队与AMC的协议,团队将获得半数的票房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