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家庭录像暗藏伏笔,但与各幕的副标题无内容上的直接关系,大可以统一命名为「家庭」。
录像第一段是女主角卡提亚和丈夫努里结婚时的场景,也是全片黛安·克鲁格唯一展现美貌的一幕,第二段是婚后一家三口的家庭日常,儿子收到的遥控汽车礼物后来被卡提亚改装成炸弹的控制器,最后一段是躺在沙滩休息的卡提亚注视父子俩在海滨嬉闹,与片尾遥相呼应。
电影把卡提亚和嫌犯同归于尽的场所特意安排在海边,实际上,这个与往昔交叠,让她更加痛不欲生的地点可以是游乐园,也可以是汉堡王,选择风景如画的希腊景区只是因为行人稀少,免于误伤他人。导演法提赫·阿金用心良苦,导致主题严肃,剧情上却有过多巧合的本片未免有形式主义之嫌。
但这并不是说,《凭空而来》沉闷僵气,看得人恹恹欲睡,恰恰相反,电影的剧情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最长的第一幕也只有40分钟,对爆炸事件没有正面描写,但足以完整交代相关人员的态度。
第二幕的法庭审判戏主要发生在同一场景内,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中道出事件全貌,第三幕时间最短,而独角戏拍得太闷极易吓跑观众,女主角心念复仇的高密度情绪却能让人精神一振,阿金充分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卡提亚在希望和绝望中循环打转的心情也调谐着观众的情绪波段,推延至最后的一场高潮戏突然爆发,在玉石俱焚的轰然巨响中陡然收尾。
精准的节奏把握配合爆点十足的剧情,其跌宕起伏不逊色于相似题材的商业剧情片,黛安·克鲁格也凭借这个情绪丰富的角色获得戛纳影后。
单以片中提到的社会议题来看,《凭空而来》应该更符合金熊的口味,但若只看出反新纳粹反极右翼或「以暴制暴」的主旨,实在是辜负了阿金的一番苦心。
卡提亚夫妇是一对经过精心设计的组合,妻子是土生土长的德国白人,丈夫是土耳其移民,两人不是按部就班毕业就业的中产阶级上班族,而是通过毒品相识。
努里曾因贩毒入狱,出狱后与辍学的卡提亚结为伉俪,生下儿子,看似已经回归正常生活,但他人无可避免会带有偏见,甚至不是全不合理。当警方质疑努里的交际圈和工作时,谁又能保证,卡提亚知道全部事实?连她自己都要靠毒品排遣心中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