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多栖艺人’,就是和多栖动物一样,适应多种生存环境,才能活得更长久。
而音乐与影视,是“多栖艺人”最常见的选择。
为什么是音乐?首先无须讳言就是经济因素,至少在2010年代之前,音乐行业的盈利能力是很强的,专辑售卖和演唱会都是绝对的好生意。其次,演员参加晚会、商业活动,也需要表演节目,那唱歌就是必需的能力,必须开发出来。
早在21世纪初,头部演员们几乎都有发力音乐的经历,不少人还有传唱度不错的代表作,比如周迅的《飘摇》、陈坤的《月半弯》,徐静蕾还是较早发布线上单曲的演员;85花中的刘亦菲还曾签约索尼唱片,在中日分别发布中文和日文专辑。
“在当时做音乐,是比演戏要赚钱的。”柱子表示。这得益于彼时整个音乐市场的火爆,以及彩铃市场给音乐行业带来的巨大营收红利。
但伴随着互联网的冲击,整个线下音乐市场持续下滑,“影视歌”多方向发展的艺人越来越少。
到后来的偶像选秀时代,音乐市场的乏力,尤其是专辑限购之后站断了这条“收割粉丝”的途径,许多唱跳艺人反而不得不进入影视行业发展。这其实留下了一个基础,就是目前的不少流量型演员,其实是有一定音乐能力的。
如果说上一轮“演而优则唱”的风气,是得益于音乐产业化发展和早期互联网的传播红利。
目前这轮“演而优则唱”的趋势,则是市场下行的环境下,寻求艺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流量基本盘的焕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