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底层逻辑是,底层人帮底层人,穷人帮穷人。这事儿,放在北京,就叫仗义。放在香港,这叫狮子山精神。咱们以前有电视剧专门讲狮子山精神,但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事儿,一部电影愣是没讲明白。什么叫狮子山精神呢?咱们都是穷人,所以,我帮助穷人,您有钱了,您得势了,我离您远一点。北京仗义,也是类似的道理。您和我都是穷人,咱俩生活都不如意,所以,我帮您,就是我帮咱自己个。

宁浩的这部《爆款好人》最终讲的,其实便是这种北京仗义。那位问了,北京人仗义吗?老编我北京朋友不多,但仗义的确实不少。像宁浩的这部《爆款好人》,其实是可以和管虎的《老炮儿》关联起来一起看的。这两部电影,都讲了北京人美好性格当中的一种。这种性格,是越来越少的,而不是越来越多。正是因为它少了,所以才显得这样的电影出现,是有价值的。

《爆款好人》的故事走势,当然是有些刻意的,还不能称之为写实作品。宁浩的作品,大多喜欢在虚构当中找一些让影迷们扎心的瞬间。这次的扎心点,便是这份穷人帮穷人的北京仗义。很多影迷对这部戏不感兴趣,可能也是对于“北京仗义”认知上的模糊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对“仗义”这件事情有点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