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田亮有次录完节目回来直接发微博说,我们有导演,还有节目人设。

言下之意,也是希望大家把节目人设和真实的人区分开。

再看今年湖南卫视的《歌手》。

一上来就搞直播,主持人胡海泉紧张到说错词。这看起来多真实啊。

结果呢。

现场台下的提词器暴露了秘密。原来不是紧张,而是剧本安排他“此时应该口胡”。

只需要嘴皮子轻松一碰,又能换个热搜做宣传,还侧面证明了直播的真实性。

多划算的买卖。

江苏卫视做过一档猜歌手的真人秀,就是让歌手打扮得妈妈都不认识,再上台唱歌,再让台下的嘉宾团猜一猜歌手到底是谁。

有一次来的是张碧晨。嘉宾们猜得火热朝天,纷纷给出自己的理由。

结果镜头一转,角落里的提词器又出卖了导演:“沈南反驳张碧晨翘小指。”

果然沈南不负众望,遵照提词器的指点,提出了这个重磅细节,推进了剧情发展。

这剧本,大家可演得真好啊。

所以你可以把这些真人秀,也理解为一部戏。

只不过这里面,明星扮演的是自己。

至于这个自己,和他们生活里真实的自己有多少相似之处。

那就见仁见智了。

如果演技不够用,节目还会善用剪辑的力量。

要知道一期节目的录制少说几天,多则几周,但我们最后能看到的,只有几个小时。

也就是说,剪辑要从漫长的几十几百个小时的素材里,剪出一两个小时的内容。

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节目组想让你觉得哪道菜好吃,只需要在菜后面跟上一个夸夸的语句,或是享受的表情。

哪怕这个语句和表情本不在这里。

很多综艺甚至会要求在场观众单独录制大笑、大哭、震惊等等对应的群体表情,以方便穿插在需要的地方,借此激发更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