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日有晴天》已更新部分来看,读娱最明显的初印象其实是“反刻板印象”。在情节递进的节奏上,这部剧常常超出观众的惯性思维:
比如程晖意外获知自己身患骨肉瘤后,同病相怜的铁毅想去安慰,却发现程晖以古希腊丧葬仪式的模样躺在床上,而后程晖又掏出一长串社媒账号等“个人遗产”,还拉着铁毅去买墓地,这番操作将观众预设的煽情桥段转化为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让弹幕直言“年轻人主打一个乐观发癫”。
可是当观众以为程晖是纯属没心没肺、无脑乐观时,剧情又在他回家之时缓缓揭开了他浮夸反应之下的恐惧和难过,这种悲喜情绪的跳跃在整部剧中经常出现。
而在台词、剪辑和视听组成的综合体验中,《明日有晴天》选择构建了活泼灵动的整体风格。程晖等人在医院夜间的闯荡仿佛“密室逃脱”的冒险一般,而霸气的“丽总”追逐欠债邻居的一段戏夹杂着两个场景的蒙太奇又极具动感、活力,整体情绪起伏并未因为主题而一味低沉,反而形成了更“抓人”的追剧体验。
要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调,《明日有晴天》既要保留青春剧魅力的特质,也要尊重并深入重疾题材的厚度,更要提升可看性和追剧体感,让内容更容易被年轻群体所理解和接受。
《明日有晴天》选择的这一题材绝非“舒适区”,因为一旦将年轻人与生死联系起来后,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悲伤的一面,现实永远会比剧集更为复杂和深刻。 而在读娱看来,《明日有晴天》最终找到了一条创作表达的有力情绪支点——去聚焦、放大那些少年人身上最闪闪发亮的特质。
温柔地呈现出这些美,其实是一种创作的艺术。《明日有晴天》并没有因为疾病的可怕而一味渲染压抑,而是用大量生活化的细节和巧妙的视听语言呈现出了现实的多个侧面,有青春校园生活被重疾打破时面临的外界压力,有无法接受现实的自我情绪困境,也有来自理想、亲情、友情的全力支撑和人性之光。
铁毅可患病多年唯恐拖累姐姐,雷厉风行的季红丽和性格软弱的父亲长期误解,家境优渥学习优秀的路语晴为逃避他人异样眼光在学校隐藏病情,董天然社交表达困难……疾病给这群少年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也有自身的心理困境。
但在程晖的不断鼓励下,路语晴选择向同学坦白病情;而季红丽也在被“造黄谣”事件中得到了小团队集体作战支持,不仅伸张了正义,也看到了被误解的父亲的另一面。一系列的事件之中,这些年轻人们从相互扶持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友情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慰藉,更成为帮助他们战胜内心恐惧的重要力量来源。
除了友情和亲情的支撑外,《明日有晴天》的另一个特点是描绘了“红腕带逆天改命社”对生活和理想不褪色的热爱,路语晴在学霸身份背后还是网文作家,而即便入院坐上轮椅,程晖仍然热爱着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