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中宣部电影局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论坛上的一番话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烈讨论。

今日的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当其冲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带来的冲击:

“今天的电影竞争不是电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要相互鼓励、相互团结去和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竖屏剧、虚拟现实文旅体验等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竞争,是如何在人们享受旅游山水之乐、享受宵夜朋友之欢时还能惦记着电影之美。”

当人们的业余时间被移动端触手可及的快感填满,或是被山水间的美景绊住了脚步,走进影院端坐两个小时欣赏一场电影似乎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而网络舆论对于影片票房的影响也在社交媒体时代无限地被放大:

“中国电影的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网络舆论对电影的影响加剧,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愈加明显,电影评论情绪化表达更加犀利尖锐,更需要我们拍出的电影经得起万千目光的审视。”

如果说剧集口碑还有在“免费看两集”后靠观众口口相传逆风翻盘的可能,电影口碑则是像在点映期就被盖棺定论了。

差评多了,路人不管影片真实质量如何直接拒绝入场,与其冒着损失几十块钱的风险如坐针毡般熬完一场烂片,不如多喝几杯奶茶,毕竟甜食刺激生成的多巴胺和内啡肽提供绝对真实的快乐。

这样的观众心理也如实地反映在今年暑期档的票房上。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6.4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06.19亿元减少近90亿元;今年暑期档有2.85亿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04亿观影人次减少2.19亿人次。

虽说《封神第二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酱园弄》等大片的缺席令暑期档少了些关注度,但整个暑期档也有百余部电影上映,涵盖剧情片、动画片、纪录片、喜剧片、动作片、悬疑片、爱情片等多种类型,但最终的票房成绩依然是差强人意。

除了沈腾马丽再度搭档的《抓娃娃》以黑马之姿狂揽30多亿票房,马来西亚华人导演柯汶利的犯罪悬疑片《默杀》收获超10亿票房,其他影片都表现平平。

可见,电影市场并不存在“以量取胜”。只有真正优质的作品才有可能赢得观众。

暑期档刚刚落幕,中秋档又接踵而至。好消息是,这个中秋档有21部影片扎堆上映,观众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坏消息是,好像又有“走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