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所谓的恶意竞争“黑水”,《封神2》在初期招致大规模非议,很大程度上在于,与第一波观众的观影预期差异很大。

春节档影片续作很多,而《封神2》是与首作上映时间相距最近的一部,观众对于第一部内容的印象最深。而经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1》)自来水的热烈讨论与同人作品的沁润之后,观众对影片的预期拔得很高,关注度也自然水涨船高、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讨论,瑕也因此掩瑜。

细看社交平台上出现的讨论,不满的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是特效呈现类,这是传播层面上最突出的一类。关于“殷郊法相”的热烈讨论首当其冲,随后甚至演变成了玩梗大赛,“蓝精灵”“煤气灶”等比喻层出不穷。

平心而论,“殷郊法相”的确会伤害部分观众的临场体验,但正好最近乌尔善导演也在路演中直面了这一问题,承诺“未来这个技术会越来越成熟,我们也会在未来把殷郊做得更好、更有质感、更符合大家的审美。”

关键在于,《封神2》的特效远不只有“蓝精灵”。实际上,正片中“殷郊法相”的出场段落只有三次,殷郊本身也并非《封神2》的戏眼,而只是其中一位战斗伙伴。在殷郊之外,比如纯特效打造的角色雷震子,相比第一部肉眼可见地更加精细化了;魔礼青的青云剑,以金属块的方式幻化成龙;闻仲的坐骑墨麒麟,身体上毛发与火焰并存,都是非常栩栩如生的视效呈现。仅仅因为一个被无限放大的“蓝精灵”就对《封神2》的整体质感进行根本否定,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