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心疼陈思诚三秒钟,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让《误杀3》的评价导向有些失真了。

《误杀3》是一部不错的悬疑电影,更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

都说陈思诚是在堆砌元素,但这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制片和编剧思路。

剧情套用“案中案”,普通绑架案牵出人口贩卖黑幕。

人设套用“大反转”,加害者与被害者的身份互换大抵如此。

用“问答游戏”增加戏剧冲突,用“实时直播”搞最后一击。如果说陈思诚在用模板去套,确实没冤枉他。

陈思诚的套用是成熟的。“剧情案中案”重要的是以小搏大,案件篇幅上的比重最能考验导演功力。

陈思诚在郑炳睿回答绑架专业题目和重走“二氧化碳路”的过程中,很轻易的就把男主背后的隐秘身份和犯罪黑幕牵引出来,但又保留“海难事故”作为大案中的压轴谜底。

从“绑架案”到“儿童贩卖集团”再到“海难事故”,三等分的悬念比例适中,逐层递进。但是这个节奏的掌握就够很多导演好好学学。

“身份大反转”重要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人物反转的合理性是其中观念。

陈思诚在《误杀3》中的角色设定都是极具戏剧冲突的,他们都拥有着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双重身份,又有爱子心切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