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销来看,该片与同类型影片采取了差异策略。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彤指出,《鸳鸯楼·惊魂》与同类影片相比,不仅拥有明确的营销策略,而且成功地将“中式恐怖”的概念传达给了目标观众,“过往的国产惊悚片,除了《京城81号》这样相对大制作的影片外,基本营销比较少,主要靠固定受众来贡献票房。但《鸳鸯楼·惊魂》是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的,所有的物料、slogan和营销话题都将 ‘中式恐怖’的概念非常明确、直给地传递给目标受众。”

杨磊以自家影城排片为例介绍,“开始在对该片的排片上放在了边边角角的时间段对外出售,惊喜的是上座率远高于同时段竞对项目,甚至尝试在黄金时段或者下午排映,上座率仍然可圈可点,至今仍然在追加此项目的排片。”杨磊诧异于其坚挺的票房走势,在接二连三的同类型新作挑战下,《鸳鸯楼·惊魂》的票房仍屹然不动。图片

02

女性观众占比更高

与同类型影片相比,《鸳鸯楼·惊魂》的受众偏女性化、年轻化。燕郊某影城的彭经理表示,惊悚类型影片以女性观众居多,而且在学校附近的影院会有着较好的上座率,影片整体吸引较为年轻化的受众。

张彤结合往年数据分析,惊悚类型影片是市场刚需,观众有观影诉求,并且惊悚片的受众整体偏年轻。张彤分析,“从性别看,《鸳鸯楼·惊魂》是少有的女性观众占比更高的惊悚片,女性占比52%;年龄上看,20岁以下观众占比近20%,2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到53%;城市分布下沉,三四线观众占比达到60%。并且该片的双人观影比例超过60%,这也是惊悚片的整体特点,因为其惊悚属性,观众往往选择结伴观看。”

此外,《鸳鸯楼·惊魂》的故事反映了女性互帮互助、女性复仇等热门话题,有观众戏称该片为“恐怖版的《消失的她》”。或许从叙事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较为符合当前电影市场中“女性叙事”潮流,如《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好东西》等一系列聚焦女性成长类的电影,在口碑及票房上均收获了亮眼成绩。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24年购票用户当中女性占比58%,2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79%,女性及“95后”观众逐渐成为市场主力。张彤从影片内容角度分析道,“电影中的女性友谊、女性安全等观众认可的内容通过营销在影片映后扩散开来,带动了更多女性观众进场。”

可以说,《鸳鸯楼·惊魂》的创作既关注女性故事本身进行创作,也通过营销、话题等方面满足了女性观众的观影需求。值得关注是,对于该片而言,传统的双人观影正在从“男女结伴”转变为“闺蜜结伴”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