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人造的战场上,导演精心设计了超过1000个爆炸特效镜头,试图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重现在观众眼前。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无疑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荧幕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开播伊始,《上甘岭》就遭遇了观众的差评。这种反差之大,不禁让人感叹:为何如此用心的制作,却换来了如此尖锐的批评?
说到这儿,那可跟选角分不开关系了,如同一颗导火索,点燃了观众的不满。
刘浩存、欧豪稚嫩的面庞与演技,难以驾驭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而年过古稀的唐国强再演毛泽东,更是让时空错乱感愈发强烈!不少观众看到唐老师的造型纷纷表示跟记忆里的主席货不照版!
剧情与历史之间的鸿沟,才是真正的痛点。上甘岭战役,这场持续43天的血与火的较量,其惨烈程度远超想象。
从1952年深秋到初冬,无数英魂于此长眠,无数英雄在此诞生。这段历史,如何在银幕上完整呈现?这才是创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真实的历史中,美军投入了约3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70多万发炮弹。志愿军伤亡超过1万人,而美军的伤亡更是高达近2.5万人。
这样惨烈的战斗场面,如何在电视剧中完整呈现?如何在有限的镜头里,展现那种面对生死的从容与决绝?
显而易见,在这一点儿上,新版《上甘岭》还有很大的鸿沟要跨越。
他们试图通过平衡”燃”与”冷”的情节,跳出”我军全胜”的固有叙事模式,以更客观的视角展现战争的复杂性。这种想法是值得大家肯定的,好歹体现了创作团队还原历史本味的决心。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观众看到开场和人物造型与历史背景严重不符时,那种期待落空的失落感是难以弥补的。缺乏真实感和震撼力的表现,让这部本应激荡人心的作品变得平淡无奇。
说到底,咱们对”英雄”的理解可能已经变了味儿。现在的观众,大多是和平年代的”温室花朵”,哪里体会得了战火纷飞的艰辛?我们更愿意看到英雄也有七情六欲,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形象。
新版《上甘岭》的团队显然在绞尽脑汁。他们试图通过一些小细节来丰富人物形象。比如,年轻士兵面对战争时怂得像鹌鹑,老兵们却能在枪林弹雨中淡定如老僧。
这些小心思确实给角色增添了几分人气儿,让观众看着更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