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播出至第17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女主角春雪再次被家暴。她男人条子,在深更半夜的,把媳妇春雪殴打了一顿。而这个过程当中,婆婆、公公和奶奶,都没有出来阻止。遍体鳞伤的春雪,在第二天一早,躲藏到了村支部的缝纫社里边。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这部戏有门儿了,是女性剧了,开始真正关注女性悲剧命运了。然而,继续往下看,我又猛然发现,编剧哪有什么女性剧的创作意识啊——春雪被家暴之后,这出戏,就没下文了。稍后的戏份当中,春雪照旧回家跟条子过日子,公公和奶奶照旧装好人。家暴肇事者条子,照旧能吃能睡,春雪在家里照旧当牛做马。

我认为,这样的剧本创作意识,是应该商榷一下的。这种打完了照旧过日子的简单草率的剧本处理方式,并非是反应具体时代的故事了,而是起到了一个非常恶劣的社会示范作用。这样的剧情内容播出之后,当然会被青年女性们嗤之以鼻。但是,这样的剧情播出之后,也可能在部分中老年女性当中产生错误的示范价值——看吧,春雪被家暴,不是照样不敢反抗,照样过日子嘛,更何况我们呢。

作为中老年老编的我,承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很多家庭妇女被男人殴打之后,都只能照旧过日子,照旧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这种家暴,是家常便饭一般。但是,从创作伦理和创作严肃性的角度上讲,既然讲了家暴故事,就应该去关注,女性被家暴之后,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她是如何从气愤到逆来顺受的。关注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才是小说家、影视剧编剧们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