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部卖相平平,风格毫不突出的电影不仅是杜琪峰首提金像奖最佳导演暨最佳影片的作品,也是整个1990年代,除两次和周星驰的合作之外,杜琪峰票房最高的电影。
杜琪峰联手韦家辉创立银河映像,第一年就连续推出四部电影,从宿命论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到惊悚片《恐怖鸡》,无不情绪悲观,焦虑于「末日情结」,正符合回归后又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港人集体心理。
在这样令人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歌颂救火英雄的《十万火急》的主题近于主旋律电影,似有呼应时局,鼓励众志成城方能突围而出的精神,也与随后几年银河映像的黑暗底色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电影的没落,并非起于千禧年之后,不谈外埠市场的萎缩,只说港片乃至华语电影在本埠市场的败退,分析文章多将《侏罗纪公园》上映,让港片丢掉年冠的1993年视为一个重要转折点。
1995年,本埠电影票房尚被成龙和周星驰电影包揽全年前三甲,《明报周刊》就以《香港电影之死》的标题做封面,警示看似形势不差的港片已陷入低谷,好景不再。
1996年,票房前十只剩下五部港片,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4》拿到年度冠军,打破港片票房历史记录,但仍不及《侏罗纪公园》的6100万港币。1997年贺岁片市场更是一蹶不振,又被暑期档的《侏罗纪公园》续集抢走年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十万火急》学好莱坞灾难片格局,前半场描写人物,后半场专注大型救火任务,不过分渲染个人英雄主义,也不刻意煽情,片中四位消防员,职位有高低,作用各不同。
香港影人多有无线或亚视工作经验,不像好莱坞电影圈和电视圈泾渭分明。《十万火急》的文戏串线像TVB电视剧,慈云山消防局是一个整体,四人又各有生活细节和背景故事,或是感情纠纷,或是家庭问题,或是渲染亲情,只是碍于篇幅,难以铺开细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