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加不完的班,领导画不完的饼;没有上限的加班,没有下限的领导;没有工资的加班,没有觉睡的我。”

社会承压下,个人选择呈现出了极端分野,也是自然而然。

有人选择继续在职场上不断竞争,力求上游;也有人选择“躺平”,不愿承受过高的职场压力。

年薪百万的那隽,一个典型的“奋斗狂”,他的人生被各种计划填满,追求高效与完美。而女朋友李晓悦,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女孩,她的生活没有固定的轨迹,总是充满变数。

体制内小职员沈磊工资不高,无房无车、志向不大。妻子谢美蓝则是金融精英,事业心强,能力强,非常向往高品质的生活,一心想靠自己改变现状。面对沈磊的随遇而安,谢美蓝不免忿然:“只有无能的人才会这么追求稳定”。

当那隽极致的“卷”遇到李晓悦不想多发5000工资做领导只愿做小兵的“躺”;当谢美蓝的品质追求遇到沈磊的无欲则刚,矛盾势必一触即发。

时代浪潮下个体的思维差异与价值分歧,在两对情侣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卷”或者“躺”?选择精神上的平和还是物质上的丰裕?

网友虽为之争论,却没有意见一边倒的盛况。在“卷”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的网友肯定那隽的优秀自律且有强烈的责任心,认为李晓悦的自由是低质量的自由,都是低质量的吃喝玩乐、得过且过。而向往自由的人则认为“活着的那隽,生活的晓悦。”

网友也没有像过往批判樊胜美一样指责谢美蓝,而是对其抱有同情与理解。物欲社会对人价值取向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此刻已见分晓。如同作家唐诺所说的:富人拉高了穷人的视野跟对生活的期待,这个社会的破坏方式并不来自于有些人会饿死,而是这些人被提起的欲望、被这个社会的系统所编织起来的生活方式,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也许,最重要的不在剧中人物的价值选择,而在于《凡人歌》为观众搭建了情感宣泄、投射自我、互动对话的心理空间,李晓悦等人的喜怒哀乐,同样也是与观众共通的喜怒哀乐。

剧中人物在不同的价值观里徘徊游走,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那么镜头外的我们,又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过好这一生?

烟火生活中常见的不是山盟海誓与甜言蜜语,而是事业爱情的纠葛、婚恋孕育的钝痛、原生家庭的苦涩、熟龄男女的精明。

当千姿百态的生活时刻上演,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随之呈现。

“全员微瑕”,也是才是社会的常态。

一路跟随职场大哥打拼江山的那伟本是劳苦功高,但却因为大哥夫妻不睦,经历了一出期权变空谈的纸上富贵,到最后竟然沦落到中年被裁员。职场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屡见不鲜,实在让人为之心寒。

沈磊在谢美蓝提出离婚,直面婚姻破裂和自我价值认同危机时,没有鼓足勇气面对,而是选择了不打招呼离家出走,在迷茫与逃避中把着急不安任性地留给了父母家人。

面对儿子的离家出走,沈磊和沈琳的父母则将怨气和怒火都发泄在了女儿身上。原生家庭中重男轻女的阴影和母亲暴躁易怒的情绪遗传是无声的答案,原来沈磊的没有担当和逃避懦弱都有踪迹可寻。

那隽因为李晓悦放弃升职加薪便大发雷霆,不再求和,关于爱情过度的控制欲,让女生避之不及。

谢美蓝从大学时“有情饮水饱”的青葱岁月到因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心生怨尤,见到姐姐姐夫为满月儿子举办周岁宴时的苦闷委屈,展现出人性中最普遍的微妙嫉妒心理。这些转变,都为其最后选择住进多金上司提供的寓所提供铺垫。

但这些人性中的幽暗之处并不能构成性格底色的全部。那隽最终选择了和晓悦道歉,并更加尊重她的想法和选择。

沈磊在终南山疗愈时也没有选择歇斯底里,而是最终用一种更加平静平和的方式消解生活的坎。

那伟沈琳在面对中年失业的巨大经济压力时,两个人依然彼此支撑用着最大的努力去过好生活。

这些未尝不是当下都市男女勇敢撕破生活的假面,与真实自己和解的过程。

“伟”“磊”“琳”“悦”这些芸芸众生中最为平凡的名字,原是人群中无数个你我。

而这些角色的瑕疵,就像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小缺点,不完美,却又独一无二。

他们的挣扎,仿佛在告诉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成长的起点。

你我皆凡人,在平凡生活的每个角落里,重复的日子不会安逸,不是被困在工作里就是被困在生活里,压力来自于工作、关系和对所处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