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真的很伤感情”
“我的婚姻可以失败但婚礼不可以”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礼是我一个人的项目”
“这是我的婚礼,我正在经历我人生中最大的诈骗”
“爱不爱了不重要,重要的是来都来了!”
在近期上线的《喜剧之王单口季》里,脱口秀演员小鹿围绕北京、云南的两场婚礼高频输出金句。
在北京篇中,小鹿穿着婚纱带着头纱走上舞台,分享自己从备婚到结婚的种种故事。从自己长达一年的紧张备婚到老公极度松弛的状态,从结婚前伴娘劝她再考虑一下到婚礼彩排没开始伴郎团就喝醉,从老公听不懂司仪说的中文到爸爸中途接诈骗电话,在穿婚纱嫁人后开启穿婚纱骂人模式。
在云南篇中,小鹿身穿稍带民族元素的服饰,分享了在云南老家新中式婚礼现场的状况。从老家乡亲们的打包文化到外国家人沉浸式观礼的情绪价值,从包办婚姻的新解读到上门女婿反客为主的新惊喜,从亲哥嫂用半年工资封红包到老公哥嫂送两瓶香水,在爆梗不断间让中西文化差异具象展现了观众面前,并在最后完成一个精准的call back。
正如杨天真所说:“语速那么快、吐字那么清楚、情绪那么饱满、节奏还那么到位,就这几个要素都做的很好。”在节目录制现场,小鹿的表演得到了满堂喝彩,而在节目之外,网友们用next level来赞许脱口秀的表演水平,并感慨:“她是怎么做到,把输出观点做到既有文字才华,又有生活洞察,还有价值高度,而且有情绪共鸣。”
除却高质量的文本和成熟的舞台表演技巧之外,回归小鹿所表达的内容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
第一点争议在于小鹿对于婚礼的态度。小鹿形容备婚过程是“我在紧张筹备婚礼,他在正常的生活。”尽管在筹备婚礼过程中发现对方的表现满是槽点,小鹿依然以“婚礼是一个人的项目”来坚持,和家人在北京、云南各自包办了一场,而男方不仅没入乡随俗给彩礼,且其家人送的新婚礼物也非常普通。这让不少网友表示不解,纷纷表示“为什么要嫁呢”、“那你为什么不找个负责任的外国人”、“这种算不算倒贴”、“新中式婚礼 就问你图啥”……
第二点争议在于小鹿对于县城酒席打包现象的描述,“他们吃席的速度真的太快了,我还在台上念誓词的时候已经开始打包了。”有网友表示有些夸张甚至有地域黑的嫌疑,“关键她吐槽的云南婚礼吃饭前打包根本不是事实,我就是云南农村长大的,小时候吃不起肉都不会用餐时候打包,长辈都在大家都吃完了才会打包”……
简单来说,小鹿在脱口秀表演本身的水准毋庸置疑,但相关的内容却引发了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底层逻辑在于——“我知道她的结构是精妙的,包袱是好笑的,但是她给我构建出来的这个情景太现实了,现实到让我有点毛骨悚然。虽然她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爱咋咋地的态度,但我仍然能感受到那种焦虑和崩溃,这种情绪的浓烈,让我很难笑出来。”
其实,在表演一开始,当小鹿提到自己老公是澳大利亚人时,有网友在弹幕中表示“小鹿今年拿的是张踩铃的人设”。和小鹿以与Tomas的婚姻故事为创作素材一样,早前张踩铃参加《脱口秀大会4》中的表演也大都是围绕外籍老公“大胖媳妇”展开,输出了不少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的段子,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大相径庭。更让人意外的是,小鹿最终被贴上了“娇妻视角”、“冷脸洗内裤”等标签。
这源于二人创作视角以及情绪价值的差异性。张踩铃所讲的大胖媳妇相关事迹基本上都是文化差异所激发的笑料,可以当做笑话二次分享,如大胖媳妇搬出了秦始皇来论证自己审美水平、对成龙说陪你玩玩、不会用蹲便喜提雪人称号、谈恋爱时常去殡葬店买菊花等等,这些皆在意料与情理之外的故事,经由脱口秀的加工显得格外好笑,之于路人亦有放松心情、解压的治愈效果。
而小鹿围绕婚礼这个话题所展开的内容,除却彩礼、婚礼穿着等文化差异外,还有当代婚姻里所存在的共同槽点。例如,在婚礼上,Tomas向她爸爸保证会好好照顾她,而他所认为的照顾就是一起苟活——小鹿说想吃水果时,他说他也想吃,小鹿说厕所没纸了,他说他也发现了。“一起苟活”的观念并非是中西文化差异所致,而在于个人对于照顾这一概念的认知。即便如此,小鹿并没有像当下社会所倾向的“重权出击”,而是一副“大包大揽”、“全盘接受”的态度,在负能量的吐槽中留给观众“吐槽式秀恩爱”的印象,而这在当下并不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