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人帕特·波尼蒂帕特拍出迄今为止12万豆瓣友邻评分9.0的“中国家庭”电影《姥姥的外孙》,我们才知潮汕人即便在南洋生根发芽四代人,集体文化构建的家庭心理模型依然如故,片中状况在中国甚至东亚长期存在,一石激起万众共鸣。阿秀那句“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撕开东亚之痛。

电影开场清楚畅快,清明扫墓画出姥姥(素人演员乌萨·萨梅坎姆饰)的潮州背景和这家人的树形结构,寡居多年的姥姥有大女儿阿秀,和忙碌的金融男阿强及常问母亲要钱的单身废柴索伊这两个儿子,阿秀有个沉迷游戏的儿子阿安(泰国歌影剧红星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饰),阿强有个与婆母疏远的妻子阿萍和幼女彩虹。正是阿安对撒花这种潮州扫墓仪式漫不经心,才导致躬身亲撒的姥姥摔倒,一方面她因此查出肠癌,故事线头导出,另一方面展示鲜少见姥姥的阿安是没有愧疚感的“心理未成年”。就是这不讨喜的主角,终会成为全片良心之花。

启幕后,我们发现全片只有超市工阿秀和一辈子开卖粥摊的姥姥这两个人有正经工作,“混得最好的”阿强在家全职炒股(这年头不知谁还能从这行赚到钱),索伊游手好闲还欠巨额赌债(无底洞),阿安随时打游戏只因他是不得志的游戏主播,缺钱的人都有觊觎姥姥那栋老房子的动机。因照顾阿安爷爷而获得遗产房子的阿梅,为阿安做好破釜沉舟又良心舒适的心理建设。他们照顾或看望姥姥的心思都不单纯。导演把自私而复杂的真实人性,放进依靠爱才能做好的临终关怀事件,好似热水缸装冰砖,正有人物转变的戏剧可看。

经济衰退的大环境里,人物的行为对比和不同选择更能制造现实冲击。阿梅与阿安,伊索与阿安,是两组对比。阿梅看来唯利是图,不管是擦边视频还是临终照料,什么来钱做什么,甚至想拉阿安组队把临终关怀当成一门“杀熟”生意做下去,但她又是用了心地乐在其中。尤其她坦白曾对爷爷见死不救,在别的故事里,《维多利亚一号》(2010)或者最近的《都市惧集》,都是人心险恶的单面曝光,但在阿梅这里却是伦理道德的模糊区域,好似温柔成全爷爷“安乐死”,又好似得利者自我辩白,这可能更接近真实人性,而非上述两部纯类型影视的简单处理。

这黑中有白的对比物,使白中有黑的阿安“见利起义起情”终成真义真情的转变自然而动人。同是为利才靠近老人,伊索一得房子就把亲妈甩进养老院,这比对让我们毫不意外阿安和阿秀会主动承担照顾老人到去世的责任,一生被榨取价值的老阿婆终于体验到“不求回报的真心之爱”,我们的情绪也被导演从好莱坞模式的“主角情绪低谷”拉至小高峰,到揭晓100万泰铢才到最高峰(约合人民币21万元)。